“一旦疟原虫对青蒿素联合疗法产生抗药性,疟疾将无药可治,人类势必遭遇一场浩劫。”致力于抗疟药物研究半个多世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今日公布了在青蒿素研究领域的最新重大科研进展。
耄耋之年的屠呦呦和其团队又一次取得重大科研进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新华社消息,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值得一提的是,青蒿素等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有望首次纳入即将再版的国际权威医学教科书《牛津医学教科书(第六版)》,这将成为中医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实践成果。
已到耄耋之年的屠呦呦仍活跃在科研岗位上,潜心于青蒿素的研究。在福布斯中国今年5月首次公布的中国科技女性榜(WomeninTech)上,屠呦呦位列其中,更是当之无愧的上榜者。
屠呦呦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学家及一名爱尔兰科学家分享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疟疾是全球古今的三大传染病之一,迄今受威胁人口达30余亿人,年发病人3-6亿。屠呦呦的最大成就贡献主要是发现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自年分配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60余年来,屠呦呦以其“西学中”知识结构优势,从事中药化学、生药学、炮制等领域的研究,成绩卓著。年1月,屠呦呦被院所领导确定负责组建课题组参与抗疟药物研究,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种药物为主的《疟疾单秘验方集》。
年11月,屠呦呦及其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疗法)向所有疟区国家推荐作为疟疾的首选方案,年全球采用ACT治疗的约1.8亿人,治愈率达97%。
自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以来,青蒿素衍生物一直作为最有效、无并发症的疟疾联合用药。但疟疾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而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年世界疟疾报告》则显示,全球疟疾防治进展陷入停滞,这或将使得“在年前疟疾感染率和死亡率下降40%”的阶段性目标难以实现。究其原因,除对疟疾防治经费支持力度和核心干预措施覆盖不足等因素外,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物产生抗药性是当前全球抗疟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
书店售卖的屠呦呦自传,这次重大进展对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效果独特。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因而,攻克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物产生抗药性问题至关重要。事实上,屠呦呦团队已于4月公布了“青蒿素抗药性”研究成果。
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